4月27日下午,化學化工學院心靈氧吧工作室在明德樓A區一樓學生活動大廳,舉辦“一盞春光,鏡瓶云端”主題實踐活動,40余名參與者通過親手制作天氣瓶,在溶液配制與結晶觀察中感受溫度變化的微觀奇跡,以獨特方式觸摸春日時節的天氣脈動。
活動伊始,參與者們至實驗臺前挑選心儀的玻璃瓶——星星、愛心、燈塔等造型的器皿在燈光下折射出琉璃般的光澤。“硝酸鉀和氯化銨的混合溶液負責控制結晶速度,樟腦乙醇溶液則是天氣瓶的‘晴雨表’。”主講解員曹琰麒邊演示邊闡釋科學原理。同學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兩兩協作,精確稱量2.5克硝酸鉀與氯化銨溶于33毫升蒸餾水,又將天然樟腦溶于40毫升乙醇,嚴謹的操作讓溶液A、B的配制效率遠超預期。當溶液B緩緩注入溶液A時,燒杯中頃刻綻放出雪花狀結晶,引得陣陣驚嘆。“水浴加熱不僅是為了溶解樟腦,更是模擬自然界溫度變化的預演。”負責安全的張怡靈提醒大家保持操作距離。隨著熱水的激蕩,
刺鼻的樟腦味逐漸消散,溶液隨之變得清澈透亮,最終,混合溶液被注入造型各異的玻璃瓶,加入靛藍顏料與海綿寶寶裝飾物的瞬間,實驗室仿佛變成童話工坊。
“看著結晶隨氣溫在瓶內舞蹈,突然理解了‘天氣瓶是凝固的云’這句話。”參與同學舉起一個塔形天氣瓶,瓶中懸浮的針狀結晶在黃昏中閃爍如星。據悉,本活動為化工院“化節氣之韻,育勞動之美“系列以勞健心實踐育人活動之一,該系列活動圍繞”專業技能+藝術審美+心理療愈“的理念,讓學生在專業勞動實踐中放松心情,療愈身心,體悟生活之美。

圖1.活動現場圖片

圖2.活動進行溶液配制

圖3.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