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7月7日,西南石油大學“蓉城小柚子”暑期社會實踐隊的8名隊員深入新都區綜合社會福利中心正因敬老院,開展“三下鄉”志愿服務活動。不同于往常聚焦老人的關懷活動,這次8名隊員特意將重心放在院內的小朋友們身上,用一場粘土創意派對,為孩子們編織了一段充滿歡笑與陪伴的夏日時光。
活動剛開場,隊員們便被一群睜著好奇大眼睛的小朋友圍住。“這是什么呀?能捏出小兔子嗎?”孩子們嘰嘰喳喳的提問像夏日的蟬鳴,熱鬧又鮮活。隊員陳紫涵立刻蹲下身,舉起一塊粉色粘土:“當然能!不僅能捏小兔子,還能捏出你們想到的所有東西哦。”她邊說邊快速搓揉,不一會兒,一只長耳朵、圓滾滾的粘土小兔就出現在掌心,引得孩子們發出陣陣歡呼。
考慮到孩子們年齡小、動手能力各異,隊員們分成幾個小組,一對一陪著小朋友創作。大數據2班的王文軒最受孩子們歡迎,他像個“魔法哥哥”,教大家用模具壓出星星、花朵的形狀,再鼓勵他們自由搭配顏色。“我要給小熊穿上彩虹衣服!”6歲的樂樂拿著五彩粘土往小熊身上貼,王文軒就在一旁耐心幫他調整位置,時不時夸一句:“這個顏色搭配太有創意啦,樂樂是小藝術家呢!”
有幾個稍顯內向的孩子起初不敢動手,隊員尹康安便拉著他們的小手一起揉粘土。“你看,這樣輕輕搓,它就會變成長長的面條啦。”他故意把粘土條捏成歪歪扭扭的樣子,逗得孩子“噗嗤”笑出聲。漸漸地,孩子們放開了手腳,有的捏出自己喜歡的動畫片角色,有的把粘土壓成薄片,用彩筆涂畫成“魔法卡片”,還有的合作捏出一座“城堡”,說要邀請所有小朋友住進去。
隊員們還發現,孩子們特別喜歡給作品“編故事”。油儲4班的陳文進專門拿出小本子,認真記錄每個孩子的想法。“這是會飛的汽車,能載著爺爺奶奶去天上玩。”“這個是我的幼兒園,里面有好多好朋友。”陳文進邊聽邊點頭:“你的想法太棒了,我們給汽車加上翅膀好不好?”在他的引導下,孩子們的作品里不僅有童趣,更藏著對身邊人的愛。
活動中,最動人的莫過于孩子們之間的分享。一個小姑娘把捏好的“小蛋糕”分給旁邊的小伙伴,說:“這個給你,我們一起當小廚師。”隊員們趁機教他們互相幫忙:你幫我遞紅色粘土,我幫你把作品擺穩當,小小的工作臺成了培養友愛與合作的小天地。
謝一民用鏡頭定格下無數溫暖瞬間:孩子們沾滿粘土的小手緊緊握著隊員的手,臉上沾著顏料卻笑得燦爛,作品完成后舉著向大家炫耀的驕傲神情……這些畫面里,沒有隔閡,只有純粹的快樂在流淌。
活動結束時,孩子們抱著自己的粘土作品不肯撒手,有的還把作品送給陪伴自己的隊員當“禮物”。“哥哥姐姐明天還來嗎?”離別的時候,孩子們拉著隊員的衣角問。隊長龔濤蹲下身,笑著說:“我們會把大家的作品做成展覽,下次來還給你們帶新的粘土哦。”
這場以小朋友為中心的粘土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在創作中釋放了想象力,更讓他們感受到了細致的陪伴與真誠的尊重。當隊員們看著孩子們圍著“創意展”嘰嘰喳喳討論的樣子,便知這場童心之約,已在他們心里種下了一顆溫暖的種子——而這,正是“三下鄉”活動中,青春與童心碰撞出的最美火花。

全員合照

粘土作品

活動現場
圖|謝一民 陳紫涵
文|胡燦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