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和教育強國的重要指示精神,助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工程,7月上旬,西南石油大學藝術學院八名青年學子(含一名幕后人員)奔赴重慶市巫山縣福田鎮跑馬村,開展以“推普筑夢,教育啟航”為主題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通過普通話推廣、英語啟蒙教學等多元形式,為當地4-14歲兒童打開通向世界的大門,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
 
 
實踐團隊成員與當地孩子們合影留念
在跑馬村,團隊成員發現,受方言環境和教育資源限制,許多孩子普通話基礎薄弱,語言表達能力參差不齊。為此,團隊精心設計“趣味推普課堂”,通過繞口令比賽、紅色經典誦讀、經典篇目誦讀等互動形式,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姐姐,我以后想用普通話給外地游客介紹我們巫山的脆李!”一名孩子課后的話語讓隊員們動容。
普通話不僅是溝通工具,更是鄉村孩子連接更廣闊天地的紐帶。團隊通過語言扶貧,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彰顯了西南石油大學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擔當。
 
 
團隊成員幫小朋友標注重點
 
 
小朋友積極參與普通話課堂
次日,團隊立足“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的理念,為孩子們帶來生動活潑的英語啟蒙課。從字母歌到日常問候,生動的英語小游戲讓整個課堂充滿歡聲笑語。 “原來‘hello’能交到這么多朋友!”孩子們的驚嘆讓實踐隊深刻體會到:教育公平是鄉村振興的基石,而語言能力則是鄉村兒童未來參與全球對話的“第一塊敲門磚”。“語言為橋,文化為媒”,一堂小小的英語啟蒙課在孩子們心中埋下“走出去看世界”的種子。
 
 
小朋友們展示回答問題后得到的小獎品
學校黨委始終高度重視“三下鄉”社會實踐,將其作為培養新時代有為青年的重要抓手。本次實踐是西南石油大學深化“思政+實踐”育人模式的生動縮影。藝術學院學子以黨建引領團建,厚植家國情懷。在教學中融入巫山紅色文化、《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朗誦,將推普活動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
推普課結束后,我院2024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劉禾垚同學表示:作為播音生參與“三下鄉”教小朋友普通話,是專業與責任的交融實踐。教學里,從糾準發音到引導孩子們順暢表達,不止于技巧,更要傳遞溫度。借詩詞、故事教普通話,背后承載的是文化“聲生不息”的力量。
本次“三下鄉”實踐活動,讓藝術學院“巫所不能”暑期實踐隊的八位成員對專業有了新敬畏——以聲為橋,連知識、暖心靈、傳文化。未來也會帶著這份使命,用聲音續寫熱愛與擔當 。
青春向黨,強國有我。此次巫山之行,正是西南石油大學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的務實舉措,展現了高校服務地方發展的政治自覺?!案兄x西南石油大學的姐姐們,我也要學好普通話和英語,將來建設家鄉!”跑馬村孩子的真摯話語,是對團隊最大的褒獎。 推普助力鄉村振興,教育賦能民族未來。西南石油大學將繼續發揮學科與人才優勢,引領青年學子在祖國大地上書寫青春的滿分答卷!
 
 
實踐團隊成員與當地領導干部及孩子們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