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傳承石油精神,賡續石油血脈,由黨委組織部、黨校和檔案館聯合指導的“萌芽逐光”暑期實踐隊立足學校特色,前往西南油氣田川中油氣礦了解學習。
走進磨溪8井,感悟紅旗傳承
6月23日清晨,“萌芽逐光”隊前往西南油氣田川中油氣礦磨溪8井了解學習石油的開采過程。“作為我國單體規模最大的海相碳酸鹽特大型整裝氣藏——龍王廟組氣藏的發現井和首個投產井,磨溪8井承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工作人員向隊員們介紹道,“‘紅旗傳承’‘鉆頭精神’等磨溪8井的獨特文化內涵,也是我們石油人的本色體現。”隨后,工作人員帶領實踐隊隊員近距離參觀了開采現場和運輸設備,講解管路的安全防護和無人化管理。
隊員楊桐嘉感嘆道:“磨溪8井所處的環境和開采過程與我未親身來參觀前的想象完全不一樣,讓我十分驚訝!周圍良好的生態環境,還有眾多的新型智能化無人監控設備,既為工作人員的巡查管理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提高了檢查準確率,這一切離不開幾代川油人的共同努力!身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應當延續石油傳統,立志能源報國!”
“本學”雷一1井,以“氣”書寫篇章
6月23日下午,“萌芽逐光”實踐隊繼續前往遂寧市安居區磨溪鎮猛虎村——磨溪雷一總站中心井站參觀學習。進入站內,映入大家眼簾的便是智能化儀器設備和站內生活設施。“我站是按照川中油氣礦有關文件指示,組建以陳本學為領頭人的‘本學班’,通過班組集體機制進行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實踐隊隊員在站內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本學班”班組文化展廳、黨支部工作室和“本學練兵場”。工作人員向隊員們介紹了站內負責人陳本學的光輝事跡和工作站取得的多項榮譽。磨溪氣田雷一氣藏從開發到現在已走過三十余年,產量遞減和穩產壓力持續增加,但在川中油氣礦的全體石油人努力下,該氣藏每天產氣仍然能夠達到100萬方以上,從而為區域清潔能源供應保駕護航。
結束了雷一總站中心站行程后,實踐隊成員梁潔在隊伍日常討論會上總結到:“青春永駐,奮斗不止!陳本學站長三十六年如一日的埋頭苦干,刻苦鉆研的精神讓我深有感觸。當然,也正是因為有和他一樣的無數具有紅旗精神的川油人在崗位上發光發熱,溫暖和照亮了千家萬戶。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當積極鍛煉個人本領,將石油精神內化于心,努力貢獻個人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