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平亞、孫金聲來校作油田化學學術論壇大會主題報告2018-10-24 作者:文/羅銀川 圖/潘樹銘、雍姍姍、唐勝輝、王文韜 編輯:陳剛 審核: 瀏覽:[]
為促進我國油田化學技術的發展及其與相關的化工技術、石油工程技術交叉交融,應對油田化學發展的新挑戰,促進科研工作者對油田化學理論和技術中面臨問題的研究與思考,10月23日上午,2018年中國油田化學學術論壇在我校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平亞和孫金聲教授作了大會主題報告。本次大會由我校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段明主持。 羅平亞院士就我國油田化學技術發展方向的思考作大會主題報告。報告從我國能源安全問題和關于我國油田化學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的思考兩個方面展開論述。他從我國目前在石油勘探開發、頁巖氣開發等過程的效率和效益低、部分重大核心技術與高端設備仍受制于人的問題入手,指出我國油田化學技術發展的首要任務——大幅度提高已開發油田采收率技術;指出我國油田化學技術發展的主要攻關方向——集中國內油氣勘探開發相關的產學研單位的優勢力量,突出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突破核心技術瓶頸,方能達成高效、低成本和環境與生態保護的油氣開發技術的目標。 孫金聲院士從研究背景與現狀、超高溫鉆井流體技術和超高溫鉆井流體技術新進展三個方面,就超高溫鉆進流體技術作大會主題報告。他給大家介紹了水基鉆井液和泡沫鉆井流體兩種主要超高溫鉆井流體及其儀器設備。并指出目前我國超高溫鉆井流體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抗溫能力高于國際先進水平且成本更低,效益更高;研制出了鉆井液超高溫性能測試評價系列儀器,為我國超高溫、超深層勘探開發提供了鉆井工程技術手段,從難以打成井、難以探勘開發,到打得成、打得好,在全國推廣該技術,并進入國際市場,出口十余個國家。 報告結束后,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工程師耿向飛表示:“兩位院士的學術報告非常精彩,為我們帶來了我國油氣勘探開發的主要發展方向的寶貴信息,讓我們更加明確了以后的研究工作方向!”(文/羅銀川 圖/潘樹銘、雍姍姍、唐勝輝、王文韜) 羅平亞院士,1940年6月生,1963年畢業于四川石油學院(現西南石油大學),現為該校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國知名的油田化學專家,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從事石油天然氣工程及油田應用化學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在鉆井完井液技術、油層保護技術、提高采收率技術、油田化學理論和應用技術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獲省部以上科研、教學成果獎30余項次,其中,國家級獎8項,省部級一等獎14項;出版專著6部,發表論文100多篇;培養碩士、博士100多人。先后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和國家及部、省級勞動模范、先進教師,1993年獲孫越崎能源大獎。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四、五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四川省學位委員會委員,第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四川省黨代會代表,200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 孫金聲,油氣鉆井工程專家,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4當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集團高級技術專家,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一級專家、科研處副處長兼鉆井液所副所長。中國石油學會鉆井液學組副組長,國家鉆井專標委特聘專家,中國石油集團HSE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土資源部深部地質鉆探技術重點實驗室等實驗室學術委員。主要從事油氣井工程理論與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7項,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獎,孫越崎“能源大獎”,國家首屆“杰出工程師”獎,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榮譽。指導碩士博士博士后40名。出版專著4部,發表學術論文94篇 。
圖 羅平亞院士作報告
圖 孫金聲院士作報告 上一條:【校慶特刊】化工院歷屆校友專訪:石大的歷史里,有你的故事 下一條:2018年中國油田化學學術論壇在我校開幕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