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校慶特刊】化工院歷屆校友專訪:石大的歷史里,有你的故事2018-11-01 作者:文/羅銀川 圖/朱瑋、潘樹銘、雍姍姍、宋夢嬡、王宇琦、尹露 編輯:陳剛 審核: 瀏覽:[]
時光荏苒,歲月積淀,西南石油大學已走過六十載的光輝歷程。母校六十歲生日這一天,五湖四海的校友匯聚在這個他們心心念念的地方,共同為母校送去最美好的祝愿。
58級校友張育芳:憶往昔崢嶸歲月,難忘昔日西柚情 1958年,西南石油大學誕生于中國第一次石油大會戰(zhàn),首任校長馬載帶領來自清華大學、北京石油學院的教師,安營扎寨于荒野之上,秉承著立志“把祖國石油落后帽子甩到太平洋去”的精神,從無到有,創(chuàng)建了新中國第二所石油本科高校。58級煉制系老校友張育芳回憶到,在那段時間里,學生和老師們真的是一邊學習一邊勞動,馬院長對學生們也是關懷備至。當時在建校時工地上下大雨,馬院長就親自為所有人熬姜湯,囑咐大家注意保暖,不要感冒。為了讓學生們吃上熱飯,馬院長就把自己的棉被拿出來圍住飯盒用以保溫…… 1960年朱德元帥前來視察學校,指出我們學校的師資力量過于匱乏,學校便從58級的同學中選出300多人分別學習化學、物理、政治等學科,培養(yǎng)了一大批為國家做貢獻的人才。張老笑談到這就是“拔青苗”——從青年學生當中培養(yǎng)教師。當時因為經濟困難,糧食嚴重不足,學生們營養(yǎng)跟不上,很多人都得了水腫,學校就精簡人數(shù),而自己當時也是留下來的幸運兒之一,得以繼續(xù)在校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在問及當時的招生形式時,張育芳老校友回憶道:“當時是沒有招生的,我們都是國家分配過來的。當時學校還未建成,全體師生響應馬院長的號召,白天建校晚上上課,經過三年艱難困苦的時光,終于建成了當時的教學樓。當時選擇石油煉制這個專業(yè),出發(fā)點都是為了滿足祖國的需要。為了讓祖國擺脫石油落后的帽子,我們這一輩人都是國家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學習哪一方面的知識。當時四川發(fā)現(xiàn)了川中油田,我就主動申請從北京石油學院分配過來咱們學校。當時是500個農民養(yǎng)活一個大學生,國家培養(yǎng)了我們,免學費讓我們讀書,所以我們大家都是服從國家分配的,國家哪需要我們,我們就義無反顧的就往哪兒去!” 當說到學校的變化時,張老用一句“舊貌換新顏”來概括。從一排排小平房到現(xiàn)在拔地而起的高樓,舊貌雖不再,故情仍留存。時代在變,觀念也在變,之前的大學生自進校起,便將“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堅守心中,現(xiàn)在的學生,心中可能多了一絲迷茫。對此,張老寄語石大學子,“學生要做好吃苦耐勞的準備,確定自身發(fā)展目標后,先學好基礎學科,繼而一步步越做越強、越做越好,為祖國的發(fā)展做貢獻。”(文/羅銀川、宋夢嬡 圖/朱瑋)
77級校友婁建麗:憶往昔師生情誼,嘆母校之變化 未等開口詢問,77級化學師資班的校友婁建麗便笑開了:“你們要問些什么呀?時間過去好久了,要容我好好想想,以前的很多細節(jié)都記不清了。” 在輕松愉悅的笑聲中,我們的記者也開始了正式采訪。在談及婁校友以前的學習經歷以及對大學的印象時,她連連笑著搖頭,直說當時哪有這么多的實驗室和實驗器材。時期特殊,老師也沒有這么多,這一個時期全國的院校師資都比較緊缺,而學校當時基本上都是在為其他石油學院的基礎教育服務,比如油氣儲運、油氣開采等。學校成立師資班就是為了向教育系統(tǒng)輸送專業(yè)的師資力量。當談及學業(yè)生涯中的印象最為深刻事情時,婁建麗校友提到了她的老師。她說到,老師在世界觀、對事物的認知方面對自己有很大的啟發(fā)。當初,她們深信“人定勝天”的觀念,覺得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一定可以成功。但老師教育我們說,我們必須要遵守自然的客觀現(xiàn)實,在遇到問題時,我們必須跳出事情本身,以旁觀者的心態(tài)來看待問題,老師這種對待事情的態(tài)度對她自己此后工作和學習啟發(fā)很大。 說到母校的變化時,婁建麗校友覺得此次60周年校慶甚為溫馨、體貼,一進校就有簽到、照片留念等流程,宣傳海報、掛牌以及一進校門那巨大的歡迎回校的橫幅,都讓我們這些老校友感受到喜人的校慶氛圍。看到學校發(fā)展這么快,我們是由衷地感到高興。談到大學生的理想抱負,婁校友沉思許久,她說現(xiàn)在的學習條件較之以往的確好了很多,圖書館、體育館、各種硬件設備實驗設施等都配備齊全,現(xiàn)在的大學生太幸福了,學習氛圍也好了太多。至于“新時代千禧寶寶”們的理想問題,也不用干涉過多,頗有些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意味。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問題,而學校正是為其發(fā)展保駕護航之所在。(文/羅銀川 圖/王宇琦) 87級校友高宇:助力學子奮發(fā)圖強
1985年,在學科帶頭人羅平亞院士的指導下,學校成立了化學化工學院。87級應化校友高宇,現(xiàn)任四川博盛永業(yè)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從企業(yè)家的角度,對年輕的莘莘學子提出了幾點建議: 第一,注重綜合能力的提升。目前有些同學過于注重專業(yè)細節(jié),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卻忽略了其他領域知識的涉獵,這會導致自身未來發(fā)展的不平衡、不完善以及就業(yè)的不適應;第二,學生應該更加注重世界觀的樹立、注重方法論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自己的動手能力、開拓能力,為學分而學習,使自己成為新式學習機器的做法,是極不理智的行為;第三,大學到底應該學什么?大學所學的多為基礎課程,是為未來發(fā)展奠基、清除障礙的,而現(xiàn)在的學生只關心書本的死知識,對接觸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不足。青年學生應做到既學好基礎課,又保持對新事物的強烈地好奇心與探索精神,這些才是企業(yè)單位夢寐以求的人才。 高校友還談到,曾經的大學與現(xiàn)在不同,現(xiàn)如今,大學的各項制度已趨于完善,剩下的發(fā)展還得需個人努力。大學不是一成不變的模具,它只是一個平臺,只有自己要找好發(fā)展方向,你的未來才能發(fā)展為你想要的樣子。高校友說到,無論是曾經的母校和現(xiàn)在處于快速發(fā)展中的母校,他都發(fā)自內心地感到驕傲和自豪,他希望這種驕傲和自豪能夠長留在一屆又一屆石大學子的心中。(文/羅銀川 圖/潘樹銘) 02級校友袁志平:見證校區(qū)搬遷
02級應化校友袁志平,現(xiàn)任川慶鉆探工程公司鉆采工藝技術研究院鉆井液公司經理。他曾在南充校區(qū)讀兩年本科,05年搬到新都校區(qū)后,本科加研究生又攻讀了五年。期間,他經歷了校區(qū)搬遷及08年汶川大地震。在談到學校變化時,他感慨南充校區(qū)的環(huán)境優(yōu)美,感慨新都校區(qū)快速的信息傳遞、便捷的交通以及更加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提到汶川地震時,他說可能是因為四川人的緣故,前一天晚上還在實驗室里奮戰(zhàn)到凌晨兩點,回宿舍后睡過頭了,連發(fā)生了地震都沒感覺到。但是后來看到相關新聞報道,還是著實替汶川的同胞們捏一把汗。 袁校友說到,他們公司現(xiàn)70%以上的員工都畢業(yè)于西南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應用化學專業(yè),非常感謝母校為祖國培養(yǎng)了這么多優(yōu)秀的人才,同時提出希望,希望以后能與學院深化交流合作,實現(xiàn)互利共贏。作為學長,袁志平寄語學院的師弟師妹們:“在學校一定要多注重創(chuàng)新,不要讀死書,一定要多參與科研實踐,鍛煉自己的實驗操作能力,這也是目前化工企業(yè)都迫切需要的人才,希望學弟學妹們努力學習,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文/羅銀川 圖/雍姍姍)
08級校友楊濤:憶往昔同學友誼,寄情母校華誕 重返母校,談及自己對學校變化的感受以及從石大畢業(yè)到現(xiàn)在工作發(fā)展的人生經歷時,08級環(huán)境工程校友楊濤感慨頗深。他當時是班級里的班長,有趣的是,這個班長是他不在現(xiàn)場的情況下選出來的,用他自己的話講是“臨危受命”。也正因為這樣,帶著同學們心底對他的那份信任,楊濤就這樣扛起了班級的大旗。四年來班級里大大小小的組織事務,他事事巨細,直到現(xiàn)在他與班級同學都保持著深厚的感情。 在談到如何平衡學習與工作時,他給了幾點建議:學生干部經歷是一種經驗的積累,是一種服務的傳承,也是一種成長的超越。在工作和學習中,我們要知己知彼,有效了解自己大學里應該和必須掌握的知識和能力,要及時總結和歸納好的學習方法和有效的工作經驗,提高自我學習的效率以及工作的成果,創(chuàng)新自我工作思路和學習方法,在有效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提升自我素質,這些能力對未來順利進入社會職場有很大幫助!當記者問道作為學生和校友參加校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時,楊濤風趣的說到:“不管是學生還是校友,石大永遠都是我們的驕傲,這就是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楊濤還寄語石大學子道:“大學的意義在于給你提供一個追逐夢想的平臺,鼓勵你自由去飛翔,并為你提供足夠完備的外部條件,但夢想能否如預期那樣花開,則需要看你自己如何去奮斗和堅持!學生干部這個角色,是撬動我們大學夢想的支點,作為一名學生干部,學習和工作對我們都十分重要,在專注的學習同時我們要積極做好工作,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到學習和工作的平衡點……”(文/羅銀川 圖/尹露) 學生記者手記 聆聽了這么多優(yōu)秀校友的真實事跡,讓身為學生記者的我們深受啟發(fā)。優(yōu)秀校友為母校、為祖國的發(fā)展增磚添瓦,西南石大則為我國能源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提醒我們,作為石大的學子,要養(yǎng)成努力學習,刻苦鉆研的好習慣;養(yǎng)成勤奮敬業(yè),踏實肯干的好作風;養(yǎng)成腳踏實地,樂于奉獻的好品質。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都應該向優(yōu)秀的校友看齊,以他們?yōu)榘駱樱J真對照檢查不足,學習校友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拿出迎難而上,堅持不懈的干勁兒、韌勁兒去學習。今日我以母校為傲,來日母校以我為榮!
圖 58級張育芳校友接受采訪
圖 77級婁建麗校友分享經歷
圖 87級高宇校友寄語石大學子
圖 02級袁志平校友接受采訪
圖 08級楊濤校友分享同學情誼 上一條:【慶校慶】化工院舉行博盛永業(yè)環(huán)境安全優(yōu)秀學生獎學金頒獎典禮 下一條: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平亞、孫金聲來校作油田化學學術論壇大會主題報告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