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校區財經學院舉辦“數字經濟分析”學術講座
10月17日下午,財經學院在第四教學樓4416教室舉辦了“數字經濟分析”學術講座。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教授、政治經濟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楊慧玲應邀擔任主講嘉賓。200余名學生聆聽了此次講座。
楊教授通過講解數字經濟的內涵,圍繞數字公共品的特殊性、數字經濟的形態、數字經濟對生產組織過程的變革等方面,重點分析了數字經濟如何提高社會生產效率,數字經濟發展將帶來什么樣的社會經濟關系變化,提出了她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的思考。
她說,數字公共品具有使用的非競爭性和排他性,這為管理等平臺帶來了方便。網絡信息技術弱化了私人所有權對使用權的競爭性約束,體現在當前社會出現的很多數字經濟應用平臺。比如滴滴打車、淘寶等平臺。這些平臺正是利用了這數字鍵公共品這一平臺的特點,將參與共享的私人生活資料拓展為企業盈利的物質條件。她說,雖然人工智能讓很多崗位流失,但是人工智能讓人類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創造性的工作,追求精神的自由。她強調,數字化平臺實行模塊化勞動,勞動過程被細分并簡化成若干固定的、標準化的操作模塊,提高了效率。
最后,楊教授提到,雖然會計的很多工作將被人工智能替代,社會更加需要技能型人才,但總體來說,這對同學們也有更多的好處。因為人工智能會幫同學們做很多枯燥的事情。所以,同學們要進一步加強知識技能的學習,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另外,知識都是在不斷更新的,同學們也要培養終身學習的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