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同志在中國文聯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銳意創新,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承擔起推進文化創造的歷史責任。”廣大文藝工作者要主動增強文化創新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努力作出自己的貢獻。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文化的創造力,在文藝創作中,“復制”是沒有地位的,而創新則是常態。人類文明發展至今,每一個進步都是創新推動的成果。“落后就要挨打”,這個道理不僅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也同樣在文化領域得到了無數次印證。在繼承前人文化創造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新的創造,是中華文化日益發展的重要原因,也是當代文藝工作者的使命。
創新需要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文化創造。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培育和發展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遠,走得更快。善于學習,應該是當代文藝工作者的必備素質。只有不斷學習,不斷積累,去粗取精,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立足中華文化豐沃土壤,從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激昂奮進的革命文化、爭奇斗艷的民族民間文化中汲取養分,文藝工作者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逐漸具備“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創新能力。
當代文藝工作者應該勇于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進行新的文化創造。文藝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文藝作品應該是當代生活的折射與提升。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作家藝術家,偉大的人民期盼偉大的文藝作品。今天,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新的要求,日益發展的經濟社會也為文藝創作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只有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文藝創作才能擁有不盡的源泉,才能切合人民群眾新的需要。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著眼世情國情黨情新變化,深入分析所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扎根生活,面向實際,努力為中華文化書寫新的篇章。
要創新,必須積極借鑒和吸收世界各國文化優長,堅持海納百川、融會貫通,開創中國文藝新風貌新氣象。中國特色、中國精神、中國氣派的精品力作絕不是板滯的、統一的、固步自封的東西,文藝工作者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眼界,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我所用,著力增強藝術的表現力、吸引力、感染力,推動中華文化不斷走向世界,使文化開放格局進一步完善。
創新離不開體制的保證。廣大文藝工作者和文化工作管理者,都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增強改革創新意識,支持和參與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體制機制創新,為文藝發展繁榮提供強大動力。當前,我國文化領域正在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構建有利于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面對機遇,廣大文藝工作者必須乘勢而上,勇于爭先,以更飽滿的熱情開創文藝人才不斷涌現、文藝創造活力迸發的生動局面。
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不斷創新的道路上,我們必將培養起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