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會馬克思主義真精神的一個窗口
——寫在我國新收藏的馬克思手稿公布之日
杜飛進
今天,由中共中央編譯局最近收藏的兩份馬克思手稿真跡公諸于世了。這是繼1983年3月9日人民日報公布我國珍藏的三份馬克思手稿之后,又一次公布馬克思手稿在我國珍藏的情況。這是我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文獻典藏、理論研究事業的一件喜事,是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一項重要成果,是向中國共產黨90華誕獻上的一份彌足珍貴的厚禮,必將激發人們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的熱情,助推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活動的深化和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提高。
馬克思手稿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之所以珍貴,不僅在于其作為原始文獻的不可多得,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更在于其有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有助于我們更加全面、更加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思想。新公布的兩份馬克思親筆信,雖然篇幅不長,但其體現的是馬克思一以貫之的偉大思想和高尚品格。仔細讀一讀馬克思手稿,會使人真切體會到精神的力量,領略到馬克思的偉岸。這就是經典文獻的魅力所在。
馬克思手稿所體現的真精神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馬克思堅定不移的革命立場。關愛人類,首先是關愛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這是手稿的靈魂,也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所有經典文獻的基本立場。學習經典文獻,最根本的就是要堅定為人民謀利益的立場,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
其次,手稿體現了威武不屈的堅強意志。馬克思一生為了無產階級解放事業奔走呼號,即使窮困潦倒,也不為任何誘惑所動;即使面對犧牲,也決不出賣原則。正是這種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鋼鐵意志,鼓舞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崇高理想而奮斗。馬克思的革命風范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最后,手稿還投射出愛憎分明的崇高品格。馬克思的愛是對人民對人類之“大愛”,而他的恨是對敵人對反動勢力之“大恨”,并由此生發出他對革命同志的無比關愛和對出賣革命者的無情痛斥。正如恩格斯所說,馬克思一生“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這種無私無畏、愛憎分明的浩然正氣將永遠昭示著后人。
馬克思的這兩份手稿使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重要性。恩格斯曾經說過,要掌握馬克思主義,應當“根據原著來研究這個理論,而不要根據第二手的材料來進行研究”。的確,研究任何一種理論,離開讀原著都是不行的。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更是如此。第二手材料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原著,但不能代替原著,因為后人對原著的解讀都會有一定的視角和局限。只有認真學習原著,包括學習經典作家的手稿和翻譯成中文的大量經典著作,才能深入領會其中的真精神。
如果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都能堅持聯系實際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掌握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那么,全黨的理論思維水平就會不斷躍升到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