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安全消除經濟社會系統運行中的潛在不穩定因素而達到的一種經濟狀態。本質體現在“發展”和“穩定”的關系之中。發展是經濟安全的基本要素。如果經濟沒有發展,經濟的生存能力、抵御和適應內外威脅的能力就會降低。經濟的穩定反映了經濟體系中各要素之間、經濟體系與其他系統之間聯系的穩固性和可靠性,反映了經濟承受內部和外部壓力的能力。經濟體系內各部門之間的結構越穩固、組織機制越健全,經濟的生命力就越強。如果體系內各要素之間的聯系遭到破壞,必然導致體系的不穩定,便有可能使得經濟從安全狀態轉為不安全狀態。因此,經濟安全實質上是國家利益、國防能力、政策目標等即使在內外環境均不利的條件下都能得到保障的這樣一種經濟和政權機構狀態。評估標準有: 經濟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資源潛力及其發展能力;資源、勞動利用效率;經濟發展空間完整性;社會穩定和防止、化解社會沖突能力等。具體指標為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通貨膨脹率、失業率、經濟增長率、預算赤字、國債、參與世界經濟的程度、黃金和外匯儲備的狀況等。確保經濟安全是“新安全觀”的重要內容。
?。ㄉ鲜鲛o條引自奚潔人主編:《科學發展觀百科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10月。)